張本軍 李賢臣
不忘初心,方得始終。牢記使命,方可致遠。
走在寧安這座小城的街道上,能感受到它的清凈祥和及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?v觀寧安的歷史,它不僅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色之城、生態優美的綠色之城,更是一座掛滿榮譽勛章的紅色之城。
革命的火種在這里燃起。
據寧安市黨史館副館長介紹,寧安是中國共產黨在東北地區開展革命活動最早的地區之一。
在抗日戰爭年代,寧安成為了東北重要的政治、經濟、軍事要沖,處處燃燒著革命的烈火,涌現出無數愛國英雄兒女和革命烈士。發生在寧安的大小戰斗上千次,比較著名的戰斗就有上百次,周保中、李范五、李延祿等30多名抗日將領在此浴血奮戰過。寧安市作為東北紅色根據地,不僅在中國革命史冊上揭開了輝煌的一頁,留下了一大批革命遺址和革命文物,而且形成了“忠貞報國、勇赴國難的愛國主義精神。目前,寧安有馬駿紀念館、張聞天工作室、泉眼頭會議遺址、中共寧安中心縣委舊址,以及抗聯密營、重要戰役戰斗遺址、革命烈士犧牲地等30余處,遍布城鄉的紅色遺址遺跡讓寧安散發著濃郁的紅色文化氣息。
革命的精神在這里扎根。
時光走進2019,英烈遠離我們已有滄桑數載。雖硝煙已散,但記憶猶存。作為共產黨人我們要以“銘記寧安抗聯歷史,弘揚寧安抗聯精神”為根本任務,讓革命精神在這里生根發芽!
為此,寧安市立足牡丹江、面向全省、放眼全國,著力打造以“重走抗聯路,紅色寧安行”為主題的體系化黨性教育旗艦品牌。
教育資源獨特。寧安是東北黨組織、綏寧反日同盟軍、東北抗日救國游擊軍、抗聯第四、五軍的誕生地,是周保中、李延祿、魏拯民、李荊璞、陳翰章等抗日名將與日偽軍浴血拼殺的主戰場。寧安烈士陵園、于洪仁烈士墓、樸英山烈士墓、廟嶺伏擊戰遺址等,飽含革命熱情,浸染后輩哀思,讓愛國革命之火永存于世。獨特的紅色教育資源,作為培訓中心的現場教學基地,在全省乃至東北地區都具有較大影響力。
教學內容豐富。寧安市借助歷史史實和典型案例,通過提煉和升華賦予其更豐富的時代價值,開發了蘊含崇高精神和時代結晶的歷史遺跡、人文故事、典型案例、發展成果等精品課程31節,現已形成比較完整的課程體系。詳實的教學方案和教學材料,賦予生動的語言,靈活多樣的教育引導方式,使教育內容主題更加深化。
師資素養良好。培訓中心已建立了穩定的專職師資隊伍,形成了以黨校專職教師為主講、基地所在單位人員為補充的師資結構。實行師資準入制度,授課教師個個情緒飽滿、語言準確、情節生動、富有激情,能夠充分調動課堂氣氛,有較強感染力。
教學設施完備。培訓中心能夠為學員提供學習觀摩、體驗生活、黨性鍛煉、專題教育等教學活動相應條件和必要服務。具有容納200人的教學活動場所、場地和展廳,有能夠反映教學主題的圖板、實物、設施;配備有多媒體設備及影像資料,保證現場教學活動正常開展。
革命的信仰在這里延續。
致力非凡之事業,定有非凡之精神、非凡之擔當。寧安市以寧安抗聯研究為切入點,厚植紅色文化研究土壤,傳承優良革命傳統,弘揚寧安抗聯精神。以鏡泊湖連環戰、周保中二打寧安城、蓮花泡戰斗遺址、團山子戰斗遺址、陳翰章烈士陵園、板石場會議會址等30多個紅色教育地標為依托開辟8條紅色教育專線;結合機關、農村、社區、“兩新”等不同領域黨員領導干部特點,量身定制培訓課程,突出“現場教學聽故事銘初心、集中授課學理論強本領、互動交流憶黨恩鼓干勁”的辦學特色,以“不忘初心,牢記使命”為教育主題,把寧安抗聯精神融入學員的政治思想理論課。先后承辦了新任職領導干部、青年干部、基層黨組織書記、黨務工作者、入黨積極分子等培訓班13期,培訓黨員1.1萬人次。同時結合“七一”、抗戰勝利紀念日、國家公祭日、國家憲法日等重大節日和時間節點,承辦基層黨組織黨員活動、黨課教育60余場,參與黨員近萬人。吸引周邊市縣來我市參觀學習6000余人。
寧安市依托渤海鎮AR/VR智慧工程中心體驗館,通過虛擬仿真、3D互動、5D體驗,設置了紅色教育功能體驗區,還原歷史事件場景,感受東北抗聯生活,參與抗戰現場,讓受訓黨員穿越時空、觸摸歷史、感受震撼、受到啟迪。運用新技術開設了寧安先鋒、德信寧安、馬駿紀念館、張聞天工作室等一批紅色網站、公眾號和微信群,精心設計了英雄傳奇、前輩足跡、交流互動等專欄,使紅色教育覆蓋到每個支部、每名黨員,讓革命精神、抗聯精神傳遍千家萬戶。 |